长安,朝堂上。
李隆基高坐于龙椅之上,朝着高力士示意了一眼。
高力士面向群臣,将李隆基的最新决策说了出来,“陛下有诏,精通《道德经》和《庄子》等学问的才子,可以参加科举考试,优秀出众者,可设为玄学博士,也可以入仕做官。”
推崇玄学,也是再一次抬高老子地位的表现形式。
毕竟李氏皇朝,尊老子为祖。
老子的皇帝称号,也是一次又一次的更换。
道家在大唐,本就是最为显赫的存在。
现在只不过是,更加的显要了而已。
“陛下圣明,臣等谨遵谕旨。”
李林甫第一个开口,脸上满是真挚的笑容。
“陛下英明,元元皇帝一定会佑护大唐的社稷国泰民安,风调雨顺。”
牛仙奉承了一句。
元元皇帝就是老子现在的尊号。
两位宰相话音落下之后,群臣歌功颂德的声音此起彼伏的响起。
兵部尚书李祎和御史大夫李适之对视了一眼,两人的心中,涤荡着难以言表的情绪。
如何尊称老子都不为过。
但是将道学,设置为了道举。
还能参加科考,就有点不合适。
推崇道学精湛的人,设为玄学博士他们没有意见。
可让这样的人,还有了做官的权力。
他们的心中成见很大。
满嘴玄学的人,如何做官牧民呢?
在他们看来,这无疑是李隆基的又一荒唐之举。
“诸位卿家,有事启奏吗?”
李隆基面带笑容,一副就要退朝的样子。
大理少卿徐峤手持笏板站了出来,“陛下,臣有本奏。”
李隆基耐着性子问道:“何事?”
“去年,大理寺判了死刑的犯人,只有五十八人。”
“以往,大理寺的监牢杀气太重,鸟雀从上面飞过都不会落下栖息。”
“如今有喜鹊,把鸟巢筑在了大理寺庭院中的树上,可见大唐社稷海晏河清。”
“臣为大唐贺,为陛下贺。”
徐峤有理有据说了出来。
此话落下之后,群臣的嘴里,再度响起了歌颂的声音。
“爱卿所奏之事,让朕欣慰不已,朕的江山本就是太平盛世,监牢之中死的人越少,越能体现朕的英明。”
李隆基开心不已,脸上的笑容抑制不住地流露了出来。
李林甫望向徐峤的目光,满是赞赏和欣慰。
徐峤是他的人。
能力还行,人品也可以。
为了上进,也就投效在了他的门下。
徐峤所说的这番话,都是他授意的。
其中,自然有着一定的水分。
之所以这样做,那是因为他身为宰相,帮着陛下处理着国家大事。
这也是他的功劳。
“李相,牛相,你们辛苦了。”
李隆基看着李林甫和牛仙,毫不吝啬的夸赞道:“大唐繁华依旧,作奸犯科的人少之又少,你们居功甚伟。”
“这都是陛下的功劳,臣不敢贪功。”
李林甫献上了自己的得意笑容。
牛仙急忙道:“陛下谬赞了,臣愧不敢当。”
“两位宰相自谦了。”
李隆基笑道:“封李相为晋国公,牛相为豳国公。”
“臣叩谢陛下皇恩。”
李林甫激动不已的说道。
这个好处,他心安理得的受了。
“臣,领旨,吾皇万岁,臣叩谢,吾皇隆恩。”
牛仙极其的意外,嘴巴都开始打结了。
国公之位何等的尊贵,就这么得到了?
也太轻松了一点吧?
牛仙脸色欣喜,心中却很忐忑,得到了如此好处,自然让人羡慕嫉妒,但更多的是唾骂吧?
毕竟,他没什么功劳。
“岂有此理,真真是岂有此理。”
李祎的心中闪过了气愤的想法,“国公之位何等的显要,怎么能够如此的滥赏呢?即便再昏聩,也该清醒吧?如此职权,怎么能够如此的儿戏呢?”
“唉,太荒唐了。”
李适之在心底嘀咕了起来,“国公之位,那是随处可见的县官小吏吗?怎么能够轻易的滥赏?这把大唐的威仪,置于了何地?往后国公之位,岂不是要让人小觑了?”
李隆基眉开眼笑道:“还请两位宰相戒骄戒躁,往后帮朕更加辛苦的治国理政,再立新的功业。”
“陛下的教诲,臣铭记于心。”
李林甫笑道:“即便是肝脑涂地,也会报答陛下的恩情。”
“是!”
牛仙没有多言,只是简简单单的答应。
李隆基开心的笑着,神色非常满意。
徐
第125章 李隆基滥赏官职,安禄山的好处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